本文转自:人民网-海南频道
人民网洋浦7月6日电 (记者孟凡盛)近日,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教学实训两用船“新红专”轮停靠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,开展致敬海上丝路文化巡展,为航海文化与智能航运技术的传播搭建平台。
“新红专” 轮靠泊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。 人民网记者 孟凡盛摄
在“新红专”轮靠泊和对外开放期间,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组建服务专班,以专业服务护航本次巡展。从前期与船方的密切沟通协调,精准掌握船舶抵港时间、靠泊方式和岸电需求,到制定详细的开放计划,码头团队充分考虑受邀单位各种因素,确保对外开放过程安全、平稳。同时,码头的补给设备和人员随时待命,保障船上科研教学物资及时到位。
工作人员在为参观人员讲解。 人民网记者 孟凡盛摄
此外,为满足“新红专”轮的用电需求,码头还精心提供稳定的岸电服务,既保障船舶设备正常运行,又践行了绿色环保理念。
而就在不久前,全国首艘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——“中远海运洋浦”轮也刚刚首航停靠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,并完成首次国产绿色甲醇加注。面对这一特殊需求,码头同样迅速响应。一方面,与甲醇燃料供应商紧密合作,确保燃料质量和供应稳定性;另一方面,对甲醇燃料加注设备以及流程进行全面检查、评估和调试,严格按照安全规范流程操作,保障加注过程安全、高效。
工作人员在为参观人员讲解。 人民网记者 孟凡盛摄
这两次靠泊保障行动背后,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服务不同船型、满足特殊需求的能力得以充分凸显。据了解,近年来,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不断升级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,持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。硬件设施上,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扩建工程(一阶段)一期已投入运营,新增1个15万吨级和1个20万吨级泊位,岸线延伸700米,年设计通过能力新增200万TEU,配备先进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、后场远控作业设备和纯电动集卡等,大幅提升货物处理能力和作业效率。
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。 人民网记者 孟凡盛摄
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6月,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已开通集装箱航线56条,其中外贸航线30条、内贸航线18条、内外贸同船航线8组,覆盖国内沿海主要港口,联通越南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等众多国家和地区,在构建起广泛的航运网络的同时,也扩大了港口“朋友圈”。这些成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了有力航运支撑,并持续加速“双向双枢纽”港口的打造进程。未来,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将继续提升服务水平,为自贸港航运发展贡献更大力量。
和兴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